豆瓣8.9,这片中国父母都该看看 -
之前君君给大家推荐过一部名叫《翻山涉水上学路》的纪录片。
纪录片中的孩子,有的每天在沙漠里徒步十几公里去上学;
有的需要自己划船穿过沼泽去上学,有的则要攀登常人无法想象的悬崖峭壁......
今天,君君给大家推荐一部选题非常大胆、同样关于“教育”的国产纪录片。
这一次,镜头对准了5个国家的幼儿园——
《他乡的童年》I2019
豆瓣:8.9
推荐理由:经典恐怖片回归
时 长:114min
推荐指数:★★★★
本片导演导演,周轶君。
可能会有人在综艺节目《圆桌派》中见过她,她的主业是驻加沙记者。
同时,她也是一位妈妈。
这一次,她亲自走过芬兰、印度、日本、以色列、英国等国家,探讨他们培养下一代的教育哲学。
“孩子应该拥有一个什么样的童年才是对成长最好的?”
这是这部纪录片的的核心话题。
01
纪录片的第一集来到的是,日本的幼儿园。
小女孩花果,生活在日本大阪,目前就读于莲花幼儿园。
每天早晨,妈妈一边温柔的叫醒她,一边打开窗帘:
“小花,早安,起床了,加油!加油!”
花果没有赖床的习惯,醒了就自己爬上了小板凳开始洗脸、折衣服。
吃完早饭之后,妈妈会把孩子送到幼儿园,进校前,老师会低下身子与孩子打招呼。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虽然幼儿园都是乳臭未干的小孩,但是每个人都自觉的拿着自己的东西。
不用大人帮忙,自己手提肩扛,习以为常。
日本有一所有名的幼儿园,名叫腾幼儿园。
幼儿园采用圆形设计,各个教室没有隔离,这个设计使得孩子们可以自由出入。
在过去的年间,幼儿园有让孩子四季赤裸上身锻炼身体的传统,但考虑到舆论,2019年4月开始终止了这一传统。
但是每个孩子的一天,还是从晨练开始。
和我们经常见到的国内幼儿园的精致环境不同,这所幼儿园有不那么平整的草坪,中间还有一颗大树。
这里的植物,也是多种多样。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被允许爬树,被允许在草坪玩耍。
老师对于一些想要挑战自己能力的孩子,还会施以鼓励。
这样的玩耍,孩子们难免会磕磕碰碰,但是在老师的心里,这些小小的磕碰都是一个孩子的童年回忆。
学校还会在办公室前会放着洋葱、昆虫等各种生物。
园长说:“让孩子们先看,再触摸,然后去感觉,再去想,然后再去问,是这样一个让小孩子自己慢慢去体会。”
而且,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教室的门似乎关不严实,只有小心翼翼才能关好。
这个“坏掉的门”,恰恰是园长故意设计的。
这会让孩子在关门的时候,要注意有没有关好,第一让孩子做事仔细,第二让孩子考虑到大家的感受。
看完这集纪录片,让君君想起不久前,日本一小学的小学生十元午餐视频火了。
8分钟视频,1300多万次观看,视频里讲述了日本的小学生在学校吃饭时的早中期准备以及后期打理。
从放饭、用餐、清洁,午餐的整个过程几乎都是小学生自己来完成的。
据当地老师说:“45分钟的午餐,同样是一种教育,和数学、阅读一样重要。”
你会发现,日本教育非常重视原生态的环境、重视对孩子们规则和生活习性的培养。
02
除了日本的幼儿园,在接下来的纪录片中还有芬兰、印度、以色列、英国等等。
芬兰,以教育闻名全球的北欧国家,学校里居然是不设置考试的。
他们以尊重和鼓励为教育的核心,让孩子更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兴趣。
在印度,学校提倡自己动手制作玩具,而不是“物质至上”。
儿童的快乐来源并非家长给予的物质满足,而是勤俭、自足的精神。
众所周知,虽然印度的教育水平并不理想,但是跨国企业中印度CEO却非常之多。
以色列,一个生活在四邻的敌意中的国家。
这个生活在如此“险峻”环境中的国度,反而成了“创业之国”,每年都有众多中国企业去考察犹太神话。
这一切的背后,都根基于他们的教育。
其实很多国家的教育理念都提到了“因材施教”的中国传统教育理念。
“中国式家长”一直饱受争议。
在不久前落幕的家庭剧《小欢喜》中,控制欲极强、要求孩子一定要考高分的妈妈宋茜就引起了很多共鸣。
最近看到个视频,说小学生里一个班基本都会去补课,太卷了。
每个国家的教育,都是在一个复杂社会体系里的最终体现。
我们想改良它,首先就要去打破一些传统,接纳新的教育方式。
节目最后一期也将回归中国课堂,反省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边界认识,去观察我们对下一代的寄托。
纪录片最终传递了同一个关于“快乐童年”的答案,那就是——
关于成长,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
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打破传统理念的束缚,去思考“教育”的本质。
少年强,则中国强。
这样的纪录片值得被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