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资讯  »  深扒“畸形秀”的猎奇幕后,变态的程度超越了我的想象!  »   返回上一页

深扒“畸形秀”的猎奇幕后,变态的程度超越了我的想象! -

本月第一爆款国产片,非《消失的她》莫属。

不仅票房暴涨、热度狂飙,关于电影中片段和细节的讨论也甚嚣尘上。

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段落之一,便是登顶热搜、让人毛骨悚然的“畸形秀”。

影片中,律师陈麦(倪妮 饰)向何非(朱一龙 饰)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东南亚的都市传说。


一对新婚夫妇,前往东南亚的某个旅游地度假。

某天,妻子去街上的服装店试衣服,丈夫在外面等候。


可一段时间过去,丈夫发现妻子久久未从试衣间走出,叫店员去寻找也不见踪影。

就这么一眨眼的功夫,他的妻子就仿佛人间蒸发一般,在这个异国他乡神秘消失。

丈夫立即报警,四处寻求帮助,做出各种努力,但最终都于事无补。

随着签证到期,丈夫只能独自回国,一个人面对接下来的人生。


多年后,丈夫又回到了这个国家,并阴差阳错地进入了一个“畸形秀”表演的现场。

在昏暗的灯光下,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笼子被推上舞台中央。铁笼中有一个被砍掉手脚、被弄伤舌头和眼睛的人彘在艰难地蠕动,并发出痛苦的呻吟。

现场的群众都对这一猎奇的景象拍手叫好,只有这名丈夫被吓得灵魂出窍。

因为他惊讶地发现,笼子中这个生不如死、供人取乐的人,正是他多年前失踪的妻子……


这个发生在东南亚的“畸形秀”都市传说,相信大家此前都听说过。

但实际上,它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并非真实发生。

在这些年间,它也被越传越广、越传越离谱,甚至有“妻子被分尸后进行展览”等更为惊悚的版本。

你可能很难想象,这个耸人听闻的故事,最早竟然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

据考证,在上世纪60年代末的法国奥尔良,当地人和来此经商的犹太人关系不睦。

为了打击犹太人经营的商铺,他们编造了外地游客在这些店铺内离奇失踪的谣言,并迅速流传开来。

从此之后,这个谣言就在世界各地流传开来,并衍生出了各种不同的版本。


试衣间暗门的传说

尤其是近来年,随着东南亚旅游环境越来越复杂,以及相关新闻事件的层出不穷,这个故事也就顺理成章地被嫁接了过去。

在“谣言”“传说”的背后,反映的是民众对当下旅游环境的焦虑与担忧。


虽然这个故事是假,但故事中提到的“畸形秀”却确实存在。

今天就来给大家聊聊,影视作品和现实生活中的“畸形秀”文化。

*温馨提示:下文有部分惊悚图片,请酌情阅读。


畸形秀起源于19世纪40年代的美国,在随后的三四十年间达到高峰。

在那个文化娱乐匮乏的年代,以惊悚猎奇来吸引人眼球的“畸形秀”大受欢迎,它大多数都是和马戏团合作,表演的内容也千奇百怪。

比如巨人症、侏儒症的人、天生拥有四条腿的人、四肢异常的人、肌肉或皮肤发育异常的人等等。

再冠以象人、鳄鱼男孩、四腿姑娘、龙虾女、犬面男等怪异的称呼,以夸张猎奇的噱头吸引了无数观众。


在影视作品中,也对这段真实存在的文化现象有过呈现。

比如大卫·林奇的《象人》,就讲述了一个天生的畸形症患者颠沛流离的一生。

“象人”由于出生就脸部畸形,长得像大象而得名。

他被一名马戏团老板纳入麾下之后,开始了去往世界各地的演出。

老板凭借他赚得盆满钵满,但他却一直遭受着非人的虐待和非议,在困难模式的人生中尝遍了人情冷暖……


《象人》剧照

《象人》改编自英国畸形人约瑟夫·凯里·梅里克的真实经历,大卫·林奇也对这部影片赋予了极强的人文关怀。

除此之外,2017年上映的西班牙电影《肌肤》也将镜头对准了天生畸形的这样一群人。

他们是没有眼睛的妓女、半边脸畸形的妇人、以及想要孩子的侏儒等等。

怪异的造型、猎奇的画面之下,影片讲述了他们或悲惨、或温暖、或感动的故事。

在惊悚荒诞的外壳之下,包裹了一个柔软治愈的内核,亦呈现出一幅畸形症人群接纳自我、用力生活的众生相。


《肌肤》剧照

当然,关于畸形秀最有名、最直观的影视作品,还属《美国恐怖故事》第四季。

剧集讲述了上世纪50年代,前德国歌舞演艺明星艾莎带领其“畸形秀”表演团队,来到弗洛里达州后发生的离奇故事。

在这个团队中,有连体人“双头姐妹”,有双手发育畸形的“龙虾手”,还有长着三个乳房的“三奶”等等。


《美恐》第四季剧照

整部剧充满诡谲的奇思,结合了历史上一个个阴暗、猎奇的事件和传说,给人以惊悚恐怖、后背发凉的观感。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剧并未落入传统创作的窠臼,把畸形人塑造得纯良无害。

相反,它以患有畸形症的人群的矛盾冲突,以及他们犯下的种种罪行,给人带来视觉和精神上的双重刺激。


《美恐》第四季剧照

影视作品中的畸形秀被拍得光怪陆离、引人入胜,现实中“畸形秀”存在的那段历史同样十分值得说道。

在这段历史中,有一个不得不提到的传奇人物,那就是P.T.巴纳姆。

看过电影《马戏之王》的观众应该对这个名字不陌生,因为他正是休·杰克曼所饰演的这个角色在现实中的原型。



上:《马戏之王》剧照

下:P.T.巴纳姆

巴纳姆可以说是整个畸形秀历史上最成功的商人,尤其擅长包装、营销和炒作。

1834年,巴纳姆建立了一个畸形秀表演 “博物馆”,在这个博物馆里展出他收藏的“作品”并以此谋利。

他曾经购买了一个年迈且双目失明、几乎瘫痪的黑人女奴,并声称她已经160多岁,是华盛顿总统在幼时的保姆。

此消息一出,立即轰动大江南北,观众纷纷买票去现场听华盛顿儿时的故事,巴纳姆也因此收获颇丰。


此外,巴纳姆还曾推出过另一个著名的畸形秀展览品——斐济美人鱼。

他通过编造一些列的谎言和故事,让公众相信这是一位生物学博士在南美州抓到的美人鱼,并花大力气把她做成标本。

实际上,这只是一个由幼猴上半身和鱼皮缝合而成的假标本,但这并不妨碍巴纳姆又一次牟取了暴利。


当然,在巴纳姆运营畸形秀的生涯中,最为成功的当属他推出的“拇指将军”。

这是一个5岁的侏儒症小男孩,身高仅有63.5厘米。

巴纳姆对外宣称他有11岁,并用英国童话中的大拇指汤姆(Tom Thumb)为他取了艺名。


这个小男孩有着很高的艺术天赋,在经过训练后,可以表演多项节目,包括唱歌,跳舞,演滑稽戏等等,甚至还能模仿拿破仑。

由于他被编造出来的离奇身世,以及极强的表演技能,拇指将军收获了极大的成功,并在英国和欧洲受到了热烈追捧与欢迎。

1844年,他在欧洲巡演时博得了维多利亚女皇的欢心,并得到了女皇的三次会见。

1863年,他和另一位侏儒症女性的举办了婚礼,这场婚礼声势浩大,吸引了诸多社会名流和国会议员参加,就连林肯总统也为他献上了结婚礼物。


当然,拇指将军的成功,只是畸形秀表演中少之又少的个例。

大多数畸形秀表演中的演员,一生都面临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过着并不幸福的人生。

“胡子小姐”胡莉娅.帕斯特罗娜的一生,就让人感到无比唏嘘。


胡莉娅出生于1834年的墨西哥群山中,她是一名天生的多毛症患者,面部和身体布满黑色的毛发。

在当时的土著部落眼中,胡莉娅的母亲与怪物有某种关联,所以才会生下怪胎。

被部落驱逐之后,胡莉娅开始了颠沛流离的人生。

一位美国流浪艺人瑞兹偶遇胡莉娅之后,带领她走上了“畸形秀”表演的道路。


胡莉娅由于独特的外形,被取名为“胡子小姐”“狒狒小姐”,她穿着精美的裙子在舞台上高歌,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

走红之后,她还开启了在世界各国的巡演,并为她的经纪人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随后,胡莉娅嫁给了一个名叫雷恩特的男人,并让这个男人成为了她的新经纪人。


胡莉娅以为自己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可以自由地恋爱、结婚、生子。

但当她真正面临生产之时,胎儿却不幸死亡,而她也在生产后不久由于产道撕裂而去世。

在胡莉娅死后,丈夫并未停止对她的利用。

他把胡莉娅以及出生仅仅35小时就死亡的孩子的尸体,都做成了标本,并通过四处展览的形式来敛财。

这个生来就面临悲惨人生的女性,即便在死后,也难逃成为别人摇钱树的命运……


像胡莉娅这样的惨剧并非个例,她是大多数畸形秀的表演者的人生缩影。

生来就残疾,好不容易找到了安身立命的方式,却只是被身边最亲近的人当做敛财的工具。


畸形秀这项特殊的娱乐方式,产生于那个特殊的时代,在后期也产生了一些变化。

当观众已经对天生畸形的人审美疲劳,就有越来越多“人造畸形人”被加入其中。

比如吞剑人、吞火人、刀枪不入的人等等,花样百出、脑洞极大,猎奇与惊悚程度不断升级。

至于其真假与否,已经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这些新奇怪诞的表演在不断刺激着观众的感官,也在不断挑战着整个社会的人伦道德。

随着医学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天生畸形人越来越少,畸形秀表演也逐渐走向落幕。

直到19世纪60年代,曾经风靡一时,轰动世界的畸形秀宣告终结。


畸形秀在历史上短暂地存在并辉煌过,它是那个娱乐匮乏、科学落后环境下的特殊产物。

关于畸形秀也存在两种不同的评价,一方认为畸形秀解决了这些患有畸形症人群的温饱和就业问题,甚至让他们走上了人生巅峰。

但另一方却认为这是对畸形人群的变相剥削和歧视,是有违人伦、极其不人性化的行为。

如果说早期的畸形秀对于天生畸形的人群还有一些正面的意义,那么后期的“人造畸形秀”则纯属欺骗观众的圈钱行为。

这些表演人员深谙巴纳姆的营销策略,利用大家的猎奇心理,编造出诸如“人头蛇身女”、“花瓶女孩”等噱头的表演项目,并利用镜面折射的原理来制造相关的假象,骗取观众的钱财。

这样的表演反智、反科学,甚至可以说是赤裸裸的诈骗行为,除了给年幼无知的观众留下心理阴影之外没有任何意义……


畸形秀不复存在,属于P.T.巴纳姆的时代也已经过去。

但巴纳姆却成为了一个现象,一种符号,以及一种被定义的效应。

他本人被后人称为“营销鼻祖”、“公关之父”,而“巴纳姆效应”是为了表达对P.T.巴纳姆的敬意而命名。

它指的是人们倾向于把某些一般化的描述,看成是对自己人格的准确理解。

这是一种认知偏差,是一种心理错觉,是被外在的营销和宣传所影响和欺骗的结果。

直到今天,巴纳姆效应依旧是最著名的心理学理论之一,并被各种商家运用于营销和宣传中。


时过境迁,现代医学越来越发达,出现畸形儿的概率也越来越小。

“畸形秀”永远成为了过去,但我们的生活中却不乏新时代下的种种“畸形秀”。

靠虐待动物来满足变态心理的人,靠低俗色情来谋利的人,靠卖惨诈骗赚取流量的人……


这些人为了金钱和利益,无所不用其极,挑战着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他们更是用切身行动,证明了一个重要的道理:

生而为人,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存在某些层面的缺陷甚至畸形。

但心理上的畸形,比身体上的畸形更加可怕。


若本站收录的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