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资讯  »  英国版《色,戒》?《女鼓手》,近几年我看过的最精彩间谍剧  »   返回上一页

英国版《色,戒》?《女鼓手》,近几年我看过的最精彩间谍剧 -

今天给大家安利一部近些年看过的我认为最精彩的间谍剧——

《女鼓手》



《女鼓手》改编自约翰·勒卡雷(史上唯一获颁英国犯罪推理作家协会 “金匕首奖中之奖”的大师)1983 年的同名小说,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迈克尔·珊农、弗洛伦斯·皮尤等众星出演。

“女鼓手”的故事,得从以色列摩萨德特别行动队头目马丁·库尔茨(迈克尔·珊农饰)说起,为了追杀一支常年活跃在欧洲的巴勒斯坦恐怖组织,库尔茨用“美男计”招募了一位激进的左翼英国女演员查理(弗洛伦斯·皮尤饰)。



因为爱情,查理甘心受雇于以色列,隐身巴勒斯坦人中欲引诱幕后大鱼上钩。

然而当她在两个民族间来去,情感与道德的钟摆也不断游移摆荡,她成了一个重复许诺的女人,有着双重的忠诚。



在紊乱彷徨的感情与猎杀漩涡中,面对虚无荒谬却又无比真实的人生风景,她原本根深蒂固的道德观也断裂成片,良心在两个民族之间摇摆不停,究竟哪一方才是正义的?

作为一个脆弱不堪而渴望爱情的双重女间谍,无论怎样选择都是绝望的浪漫。



《女鼓手》一经播出,就被不少媒体冠以“英国版《色,戒》”之名。不过除了“情欲能超越政治阵营”这点十分相似外,包括文本核心的阐述和改编手法等其他内容都得区别开来,值得细细剖析。

在最重要的文本核心方面,《女鼓手》着眼于正义和真实性的辨析,而《色,戒》则侧重于人性和人情的丰富动人。《色,戒》渴求的是《女鼓手》后半段欲说还休之处,而《女鼓手》考量的是《色,戒》之前的深层次动机。

二者有情节和情绪重叠的地方,但《女鼓手》的格局更大,视野更远,指向也更明晰,这从篇幅也可看出,《女鼓手》长篇大论,《色,戒》短小精悍。



美国政治评论家小威廉·F·巴克利对《女鼓手》的评价已经把间谍小说中的忠诚与背叛、真实与虚构、正义与非正义等关键类型要素阐述得淋漓尽致。

《色,戒》在这方面的展开就逊色得多。《色,戒》的道德立场十分明确,它虽然同情叛国者的际遇和选择,但止步于“情欲超越一切”,对于“正义与非正义”,“真实与虚构”这两个更深邃的命题舍弃了有效的判断和剖析,便也舍弃了更广阔的社会构架和历史进程。

是以,《色,戒》也就停留在“通往女性灵魂深处的通路是阴道”的思悟阶段,架构和情节更因这种固化而得不到有效的延伸,尤其张爱玲将万千烦闷放在不言而喻、欲说还休的留白之中,李安只能以自己的意志加以施展,化简为繁。

而导演朴赞郁却是化繁为简,他抛弃了部分政治背景的描述,只将情节聚焦于两根主线上——马丁·库尔茨遭遇的难题和化解,以及查理遭遇的难题和不可化解。能化解的都是谋略和陷阱,不可化解的却是情感和道德挣扎,使故事和人物更加凝重,令人感慨万千。



前些年基于约翰·勒卡雷原著改编的迷你剧《夜班经理》获得了巨大成功,这让朴赞郁接手同样由勒卡雷之子斯蒂芬·康韦尔制片的《女鼓手》时压力更大。

朴赞郁的前作《斯托克》只引起了少数圈内人关注,相对于奉俊昊接连不断的大制作,朴赞郁能否真正获得好莱坞关注就在于《女鼓手》能否成功,于是他将诸多压箱底的绝活儿都用上了。



首先是采用大量广角镜头拍摄室内场景戏份,用画框的拉伸延展和画面边缘的畸变将角色的内心融入到叙事之中,增强原著中虚实交汇的戏剧性,同时模糊现实和虚拟的边界,深入拓展人物内心。

这招曾用于《蝙蝠》和《机器人之恋》,这两部电影独树一帜的室内拍摄技法,都曾赢得圈内人交口称赞。

其次,朴赞郁善于用色彩和阴影叙事。

《女鼓手》中,美术营造出巨大的夺目感,大红大绿的服装和道具十分出挑,朴导用不和谐的颜色搭配(如深紫色和亮黄色)强调人物之间的紧张感和貌合神离;

阴影的运用更是出神入化,很多独角戏和特写,都让角色在阴影和明亮的交汇区中若隐若现地说话,间离和疏离感让观众跟随角色一起经历内心的生死厮杀。



但朴赞郁最令人称道的还是演员调教。

他历来喜欢用眉宇间有股英气的女演员,李英爱、裴斗娜,以及米娅·华希科沃斯卡都是如此,这次他选中“体态富贵”的弗洛伦斯·皮尤。

这个女孩刚凭借《麦克白夫人》拿下第20届英国独立电影奖最佳女主角,虽然站在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身边,她似乎仍有些“不够看”,但是她外刚内柔的秉性和眉眼间凛冽的不屈服气息,正是朴导心头所好。



朴赞郁在剧中还首次运用了“戏中戏”的拍摄手法,可以视为他对表演模式再思考的集中体现。

这种表演不仅是生活化地表现生活,还包括更深层次的表演与窥视、窥视者反被窥视,真实身份与角色身份融合后的人格分裂是最容易让演员出彩的模式,也是最考验演技的。



演员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尤其是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他用道具和口述带动皮尤饰演的查理进入虚构情境,让其感受到真实的情感冲击,混淆现实和虚拟的界限。当查理化解恐怖分子盘问危机时,观众的情绪随演员一起迸发。



剧集的解谜之钥落在了莎翁的四大喜剧之一《皆大欢喜》以及萧伯纳著名的历史悲剧《圣女贞德》上。

前者是马丁·库尔茨挑中查理的关键所在,查理在舞台上对女主角罗莎琳德的诠释展示了她一顶帽子下藏着众多脸谱的本领,罗莎琳德身上折射出了查理自相矛盾的性格——智慧和愚蠢并存,无政府主义和社会责任感兼具,这种性格完美贴合了间谍角色复杂的内在。而《圣女贞德》则预先揭示了本剧的悲剧底色——一个被自己人出卖的民族英雄,多么讽刺啊!



可以说,《女鼓手》中的角色无论政治派别或者情感阵营,每个人都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是胜者,也是败者。约翰·勒卡雷和朴赞郁粹取战争的断壁颓垣,藉由一位女子,深刻描绘了凡人面对抉择时的潜在恐惧与纠葛,也讽喻了战争的荒谬与无奈。


若本站收录的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