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浪姐4》最飒的女人,怀胎8月仍上台演出,金星都对她赞不绝口 -
挺着8个月大的肚子上台跳舞、产后高强度复健练出8块腹肌。
她在浪姐中是半个小透明,但在舞蹈界却是水平极高的编舞艺术大师。
年轻与勇气从来就不是互相关联的命题,二十多年的成与败越发使她相信:自信在运动中生发,自我是生活最重要的主题。
“狠人”舞者
Ruthless
前些天,《乘风2023》五公播放结束,#徐怀钰谢欣淘汰#冲上热搜。
经历了沸沸扬扬的划水风波,徐怀钰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都已经不再陌生了,那么谢欣又是谁呢?
大家都知道,浪姐选人从来都不是草率而为的,要么是自身流量话题度拉满,要么就是专业实力过硬。
相较于#元气甜妹陈意涵#、#钢琴家+朗朗夫人吉娜#、#原快本主持人谢娜#……
没什么多余标签的谢欣显然属于后者。
与Amber合作《从头》,一席摇滚朋克装扮简直不要太酷飒;
《苏州河》里的诗词吟诵一出,嗓音更是引得不少人感叹:真的太苏了……
但是,即便在可圈可点的表现之后,谢欣仍是热度不高的小透明的状态,仿佛她的体质就是天然不吸引流量。
就像在《你好星期六》中,跟王鹤棣一起跳舞的明明是她,
却不及谢娜一句“用力过猛”的点评来得更吸引眼球。
在几乎所有人都在努力为自己争取话题点的时候,谢欣仿佛只考虑怎样才能把自己那部分在舞台上呈现得更好。
正因如此,她才获得了不少观众的超高评价!
我第一次对谢欣有所耳闻,是在《这就是街舞4》中。
干净利落的短发,瘦削的身材,对舞蹈作品品质要求严格得不得了。
这种描述一出,可能大家立马就会发现,谢欣几乎在任何时候都是这个样子。
标志性短发(只有更短,没有最短)、厚唇,以及……常人难以企及的8块腹肌。
与其说她是现实版金刚芭比,不如说更像女版钢铁侠,干练又果断,细腻又充满力量。
熟悉谢欣的人都知道,她对自己的高要求从来不是为了上节目而演出来的。
身边人习惯喊她一声“欣哥”,是因为这种认真而严格的状态,在过往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直陪伴在谢欣左右。
作为舞者如此、作为妈妈如此、作为自我更是如此。
从小就渴望站上舞台跳舞的谢欣,13岁瞒着妈妈报考江西文艺学校,16岁考入现代舞实验班,
优秀的专业能力使得她年纪轻轻就能毕业留任舞蹈老师。
至此,谢欣的舞蹈之路似乎都很平坦。
而当她觉得自己这一生都会持续而稳定的从事舞蹈教学时,她却被辞退了,理由:“太年轻。”
正值年少的她,一下子陷入了彷徨。
可能天性倔强又坚强,三个月后,她觉得自己不能再继续颓废下去,便开始四处投靠舞团,曾在金星舞蹈团一待就是6年。
期间,就连一向以毒舌著称的金星老师,都十分看好这个倔强的女孩,声称她一定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果不其然,29岁那年,谢欣创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舞蹈剧场,
36岁,她又成了巴黎歌剧院首位委约的中国女性编舞家……
从初学者到走向世界,谢欣20多年的努力终归没有白费。
她从不认为自己是幸运的,或者说她从不标榜幸运。
自信是从每一天的行动中自然成长出来的。
外界之所以看得到,并相信谢欣,跟她进行一些合作和火花碰撞,是被谢欣的“核心”所感染。
如果没有一个干净又有执念的核心,便不会如此幸运。这是刘鹤对她说的。
刘鹤是谢欣的老公,原本也是一位舞者,说起来,二人算是同行。
只不过,后来为了支持谢欣的工作,他成了谢欣舞蹈剧场的制作人。
虽然起先不够专业,但边学边做的刘鹤,现如今已经能将剧场大小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了。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与谢欣关系几乎最为亲近的人,却总给人感觉仿佛不存在。
不止一位采访者曾对谢欣发出感叹:原来你有老公啊!
或许,这更从侧面反映了刘鹤对谢欣的信任与包容:“支持是我能为她唯一做的。”
相比之下,谢欣主动提到女儿雅禾的情况要比刘鹤多得多……
在怀着女儿雅禾的时候,谢欣正在筹备作品《大饭店》的巡演,剧中谢欣要扮演的是一个孕妇。
谁承想,演出前两天,谢欣发现自己真的怀孕了。
采访中,谢欣笑着说自己真的怀孕是塑造孕妇角色的最大困难。
一般来说,按照常人的想法:让孕妇饰演孕妇不是最合适不过吗?
可对于一个舞蹈演员来说,怀孕便意味着身体机能暂时无法与曾经相匹敌。
肚子的逐渐增大,也为舞蹈动作的完美呈现增添了实打实的障碍,
更何况,身为母亲的责任感,使得谢欣不能不对这个即将而来的小生命多一丝小心。
尽管心态与身体状态都需要一再调整,但怀孕对那时的谢欣来说也并非都是负面的。
就好比在情感上,更加真切的体验,便使谢欣感受到了身为孕妇的微妙情感,更好地与角色融为一体。
演出期间,谢欣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孕妇身份就要求特殊对待,
甚至连舞伴都是四个多月以后才发现跟自己配合的这个女舞者原来真的怀孕了。
她很骄傲《大饭店》是自己和女儿共同完成的作品。
怀孕8个月的时候,挺着个大肚子的谢欣照常上台演出,就连观众在谢幕时发现她是真怀孕,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更何况是与这两个生命亲密相关的家人,他们压根不敢在台下观看,“实在太过揪心了”。
“要跳舞还是要孩子!”谢欣曾这样被医生严厉训斥!
作为母亲的谢欣应当被训斥,但作为一个有分寸的舞者来说,谢欣已经尽自己最大可能去经历生命中的特殊阶段了。
演出结束,一向以“够狠”著称的谢欣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后来女儿出生,“道具”没有了,再次演出反倒少了些真实感。
她很爱自己的女儿,只不过对于一个灵魂一直走在探索路上的人来说,舞蹈才是她当前更急迫奔赴的。
于是,生完孩子的第15天,她又回到了团里,开始进行高强度的产后恢复。
女儿语音:“妈妈你为什么挂(电话)了,你不想我吗?”
谢欣嘴角强扯出一个弧度,五味杂陈。
是啊,虽然姿态上一直是女强人,但哪有一位母亲在面对亲生孩子这样的疑问后,还能无动于衷呢。
她一直说自己是一个自私的母亲,给得了女儿百分百的爱,但与之相对的陪伴却只能尽力而为。
有时候,相较于女儿,舞团更像是谢欣的孩子。
她会想尽全力推动舞团的发展,也会在看到成员们的作品时欣慰不已。
只不过,无论孩子还是舞团,谢欣都始终尊重,尊重每个独立主体的自我选择,如同她始终尊重自己的选择那般。
“自我”是穿插在谢欣人生每一阶段的关键词。
各种选择,成功或是失败,都是谢欣自我想要的体验。
之所以把自我摆在第一位,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相反,正是因为想要做得好,想更对得起观众,想带女儿见识更不一样的世界,她才如此坚持自我。
这样,才能问心无愧。
被聚光灯环绕过,也在低谷里彷徨过,所以她才无所畏惧于继续尝试新体验、挑战新身份。
参加《舞蹈风暴》是为了转换身份,从艺术总监回到舞者。
“自己好像要忘记自己了”,
所以借此机会让自己更懂得选择与取舍,继续前进的时候才不会觉得内心有所缺失和遗憾。
而参加《乘风2023》就真的是一场全新的尝试了。
作为歌唱小白的谢欣,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要在节目中成为一个能站着拿麦唱歌的人。
为了更好演绎《苏州河》,谢欣专门找到同在节目中的龚琳娜老师开小灶。
反复推敲自己唱歌的咬字与发力,直至找到最适合的状态。
此处,不得不提一句:龚琳娜老师是真的很有人格魅力啊!
实力过硬不说,明明是不在一个团队的竞争关系,竟然还如此认真地教别人唱歌!
也难怪网友纷纷感叹:这真是教授级别的声乐课!太值了!姐姐们之间的惺惺相惜就是很难不令人动容!
前面我们也曾写过一篇有关龚琳娜老师的文章,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翻回去看一下,总之就是非常可爱又有感染力啊!
如今的谢欣虽然已经走下了浪姐的舞台,但从她最新一条报平安的微博也不难看出,
浪姐中的所谓失败并没有对她造成想象中的打击。
因为,比起在舞台上当个备受追捧的明星,谢欣更在乎的始终是自我的经历与体验。
见识了什么是真正的流量红利,仍可以回到排练厅,仍知道一部作品需要反复磨练。
这样,无论身边还是外界的人,都会对你的选择信任并支持。
如果说曾经的谢欣只是一位专业技能过硬的舞者,那现在的谢欣则更像是一位真正的舞蹈家。
一个非常“当下”的艺术家。
说她“当下”,是因为她经常执着到仿佛在较真。
几乎全情投入每一次表演,就连彩排也不例外,常常几近落泪。
而且,这样一位“艺术家”的生活环境也非常当下。
走进谢欣家中,楼梯角堆放着包装纸盒,桌面上摆放的是以实用为目、随手方便拿取的杂物。
除了满墙的荣誉证书四四方方,其他几乎没有一处看得出她是搞舞蹈艺术的。
邻居没人知道她的职业,只知道她是一个刚生完孩子身材就很快恢复的妈妈。
对此,谢欣只是一笑:“这不是很正常吗。”
她会在朋友圈晒娃、会做一个随性的吃货、也会跟家人温馨地袒露心声……
至此,如果你又以为谢欣是一个走下舞台就十分接地气的寻常人,那她以下的表现又会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她不知道黄瓜多少钱一斤,不知道最新热映的电影是什么,也不知道苹果出到第几代,
甚至不知道自己女儿的牙齿数量,只知道她已经来到这世上多少个月……
着实有点“没心没肺”过于“艺术”了……
可即便如此,家人依旧是谢欣每一个选择背后的坚实后盾。
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便经历了很多不同阶段,谢欣的舞步仿佛从来没有停过。
有了对舞蹈的信念以及这样的底气,比起输赢,谢欣从来更在乎作品编排上的成功与否。
赢只是一个附加条件。
“我连自己的期待都无法承担,更何况是其他人呢,谢欣只不过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已。”
以谢欣如今在舞蹈界的地位,完全可以安稳而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跳圣贤舞。
可她偏不,她希望能够带给工作室更好的发展,也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当今舞者的智慧与多样性。
“跨界对未来创作来说一定是一个未来的趋势,和其他不同艺术相互产生更多可能。”
此外,作为舞蹈前辈的谢欣一直都对舞蹈界的新生代们关注有加。
她经常感叹,自己况且在当今都觉得压抑,何况是那些初出茅庐的舞者……
看似高冷疏离的她,每当跟别人谈论起舞蹈,就会瞬间变成话痨属性。
也许,我们永远无法成为谢欣,而谢欣也从来没想成为一个模板。
对每个人来说,“无悔的坦荡,就是你最美的样子。”
也许,敢于体验从来不是只有年纪轻轻才会去做的事。
一个作品只有表演完才算得上真正完成,而一个人只有处于变化当中才更真切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