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钧不需要鲍蕾 -
综N代少有口碑反超的。
《妻子的浪漫旅行》(下称《妻旅》)算一个。
前五季都在及格线徘徊,第六季竟意外收获了一波好评。
原因无他,好笑。
缺德点的说法是,看别人夫妻吵架好笑——
其他夫妻甜得千篇一律,只有郑钧刘芸吵得与众不同。
原以为,路人缘有崩坏趋势的刘芸有望借此综艺实现口碑逆转,可惜因为在镜头前又吵又哭,难逃一骂。
而且这骂声,还是被比较出来的——
鲍蕾。
一个被赞大方得体大女人,一个被骂哭哭啼啼的“事儿精”。
甚至还有网友提议让刘芸向鲍蕾学习的。
以往刘芸被骂,大多是踩了低情商、“小作精”的雷。
但这次被批“不懂事”,我却不能苟同,忍不住想替刘芸们辨两句。
参加《妻旅》的妻子,惹出是非争议的不少。
独独一个鲍蕾,被奉为“贤妻”典范夸出圈。
简单来说,她呈现了一个成年人“该有的体面”。
在这季的妻子团里,她是看上去最没脾气的一个。
陈乔恩日常也撒娇发嗲,可是更在意自己的感受。
挑选旅游景点,她只挑自己想玩的地方。
至于老公在不在身边,她一点也不care。
再看看这一边口无遮拦的苗苗。
爬山时被郑恺背着的她,对着落单的鲍蕾脱口而出的缺心眼发言,让人替她捏把汗——
哎哟好舒服啊
可惜蕾姐没人背你
要不是苗苗出了名的耿直,这话很可能会被判为绿茶发言,说话之道明显还得多加修炼。
相比之下,鲍蕾情商更高,言行举止更识大体。
出生在东北的她,身上一点也不沾东北姑娘常见的直爽,而是时刻保持着一个成年人维护人前形象的自觉。
不光维护自己的,她还擅长维护别人的。
看她提醒郑钧去接刘芸,不做明示只做暗示——
小芸一直在想你,你没打喷嚏吗?
一句话,既点醒郑钧刘芸渴望被接的焦急心理,还兼顾了郑钧的面子。
很懂得察言观色,给台阶。
看到刘芸质问郑钧,她的反应比当事人还快,赶忙帮郑钧打圆场——
他说想去找你又不敢去,我说可以去
每句话都足见语言的艺术,值得细细揣摩。
于他人,她是灵敏的人体情绪感应器,能迅速捕捉和理解周围人的情绪变化;
于自己,则是进退自如的情绪管理大师。
即使面露不悦,也不会任由情绪发泄。
节目有一爬山环节,陆毅鲍蕾被要求分开走一段路,俩人的态度截然不同。
这边鲜少露面的鲍蕾略显紧绷,不舍得跟丈夫分开。
谁料另一头的陆毅却兴奋异常,笑声过于放肆,都传到妻子耳朵里了。
听得鲍蕾小嘴一噘佯装生气。
后来中途就和陆毅打了个视频电话,你以为她是去“秋后算账”?
才没有。
刚接通,陆毅就来了一招“情话攻势”,鲍蕾瞬间气都消了,场面别提多融洽。
看似是陆毅靠“间接滑跪”化解矛盾。
但很明显,鲍蕾也很能顺势而下,压根不提这茬儿,不挑事。
比起息事宁人的鲍蕾,刘芸观感就没那么讨喜了,活脱脱一个“作精人妻”。
鲍蕾是情绪管理大师,刘芸则相反,一言不合就情绪溃堤。
节目播了一期她就已经哭了两回。
刘芸在婚姻里的表现挺两极的。
一方面,作为名副其实的湖南辣妹子,她很喜欢张罗一切。
郑钧的工作和日常吃穿,全由她一手包办,堪称保姆级服务。
而郑钧在镜头前只剩被她支配的乖巧。
《披荆斩棘》
这是她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但在旁人看来,多少有点控制欲强,强势的意味。
另一方面,她又经常化身“娇妻”。
对丈夫的情绪、态度十分敏感,总是急于向对方求证爱意。
郑钧吃个西红柿赞不绝口,她都能逮住机会递上送命题——
你看见我愉快还是你吃西红柿愉快
被问在婚姻里最怕听到什么,郑钧秒答,“你爱不爱我”。
因为她已经问过100多万遍了。
在镜头的审视下,成人式的体面,往往更容易受到褒奖。
鲍蕾高情商发言的背后,透出的是一个宽以待人、温和善意的大女人。
评价郑钧
而情绪外露,刨根问底的刘芸,则更像一个幼稚,烦人的小女人,和爱哭闹的,“不懂事”的小孩无异。
格局差距,就这么被拉开了。
但在婚姻里,就一定得当一个事事顾大局的“贤妻”,不能成为一个爱哭闹的“小作精”吗?
如果抱有这种想法,未免太可笑了。
在婚恋关系里,所谓的“贤妻”与“作精”都是相对的。
相对于谁?
她们的丈夫。
郑钧和陆毅都有直男的一面,只是程度不同。
陆毅直归直,却很善于表达爱意,给予鲍蕾的,也是同等分量的情感回馈。
几十年如一日喊她“宝宝”,俩人腻歪到连孩子都吃醋。
作为当年的顶流小生,陆毅敢在当红之际选择公开恋情。
成名后也始终如一地给足鲍蕾安全感,很细心地照顾她的感受。
《家庭演播室》
除了这些外在和内在的安全感,陆毅还很依赖鲍蕾。
有时候,甚至还有点像男版刘芸。
鲍蕾提到有了孩子后只想陪她们成长,他也能较上真,跟孩子吃飞醋。
所以,陆毅鲍蕾26年的持续甜蜜是基于彼此依赖,相互制衡的。
而鲍蕾能保持稳定的情绪,温和的个性,以小事化了的态度沟通,也是这样的婚姻环境决定的。
反观郑钧和刘芸。
郑钧如此自我的一个老摇滚人,还真得有刘芸的作和闹,才能打破壁垒,让婚姻关系变得健康。
刘芸的“作”,很多时候应该结合郑钧的直男操作来看。
她想听甜言蜜语,可他嘴硬到不行。
她喜欢帮他安排好一切,可他生来叛逆(虽然后来放弃抵抗)。
因为郑钧比刘芸大十六岁,常以长辈自居。
刘芸哭着跟他倒苦水,他还能懒洋洋地跟你掰扯大道理,灌鸡汤:
“没有人能让你不愉快,除了你自己以外”。
郑钧属于典型的直男性格,本身就钝,还带点嘴硬和叛逆。
搞不好还会因为故意唱反调而加深误解和矛盾。
早些年刚谈恋爱,刘芸兴致满满给他买了一大堆衣服和包包。
他倒好,非但不领情,还当场泼冷水——
我不是你的宠物,我不要
性格自我,本就很难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更不会主动提供情绪价值。
这种情况下,作为妻子的一方主动沟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诉求,无可厚非。
当然,不是说陆毅鲍蕾这类神仙眷侣的婚姻生活没有任何问题,而是他们脾性一致,三观相契,彼此了解,早就找到夫妻的相处之道和同频的沟通方式。
郑钧刘芸又何尝不是?
就像刘芸问郑钧那道西红柿选择题,明明是“yes or no”的简单答案,他却偏要迂回式回答:
“你把自己跟西红柿比有意思吗?”
但说他难为情也好,嘴硬也罢,他的顾左右而言他并不会让人觉得他不爱刘芸。
而是一种显而易见的掩饰,答案早写在他的支支吾吾里。
这可能也是如今很多人嗑到这对“冤种夫妇”的原因吧。
不只是区别于其他甜腻恩爱夫妻的新鲜感,而是能透过吵闹混乱的表象,看到背后协调的肌理。
吵了十几年,但始终吵不散。
即便性格不同,即便会被气到情绪激动,但始终懂得利用嘴上武器,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这不叫“不懂事”,而是他们的相处之道。
进一步看,部分网友对“不懂事”的批判,无非是出于中国人骨子里“和为贵,顾大局”的传统观念。
但在亲密关系里,忍,有时也是对隐疾的回避与漠视。
《香港爱情故事》里,男主子朗的父母就是很多中国式夫妻的缩影。
丈夫是个典型的大男子主义,成天对妻子颐指气使,长期把她的付出看成理所当然。
把贴在家里的“忍”字衬得尤为刺眼。
可妻子一味的忍让和沉默,却只加剧了丈夫对自身问题的麻木无知——
自己赚钱养家,不烟不嫖,家里只能自己说了算。
渐渐地,俩人从彼此吸引的甜蜜恋人,处成相看两厌的状态。
不是陌生的冷漠,而是熟悉的敌对。
这种彼此消耗的状态,才是一段婚姻最可惜的结果。
“贤妻”被夸,不难理解。
她们的“懂事”,总能给周围的人营造舒适和愉快的社交氛围,有时还可以避免一些明面上的争吵。
但并不意味着,这样的妻子就没有情绪,不懂得自我表达。
综艺里,体验画套娃环节,陆毅给鲍蕾画像。
画得如何?反正是路过的郑恺都会当面拆台的程度。
但鲍蕾还是变着法夸他了。
不是敷衍地闭眼夸,而是能挑出细节,愣是把陆毅都夸出自信和底气来。
不过,嘴上是夸了,但对陆毅的大作,鲍蕾并不是全盘接受。
只是等到后采,她才表达自己的不满——
在他心目中我是一个女魔头
鲍蕾只是懂得在更合适的气氛和环境下,再表达自我感受而已。
但反过来,随时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就是无理取闹吗?
不见得。
郑钧刘芸有一回合体上节目,两个厨艺菜鸟就如何和面和调馅儿争论起来。
实际上只是方法不同,无关对错。
只是因为刘芸嗓门比郑钧大,静观全程的儿子突然用头狠狠撞了一下刘芸,还不忘替郑钧叫屈——
你刚才说我爸爸了!
《爸爸回来了》
在儿子看来,他对是非的判断来源于外在的气势。
谁情绪波动大,谁就是错的。
这其实跟部分网友对刘芸的判断毫无二致。
但,情绪波动大,就该被骂为“泼妇”“作精”?
我倒觉得,在这段婚姻关系里,刘芸的闹和作,反而是一种很积极、良性的沟通。
以一方压抑自我情绪,牺牲表达自我感受的权利来维护的亲密关系,一点也不健康。
问题不是靠“忍”来解决的。
有时越想掩盖问题,越会放大两人之间的裂痕。
郑钧在《妻旅》里一直不配合节目采访,一开始虽然刘芸忍不住翻白眼,但还会帮忙补充和应对。
发现撬不动他了,她索性发出情绪爆发预警——
那你这样(约会)就进行不下去了老郑
我就很不愉快
要么我现在马上就要发火了
这话看似霸道,实际也暗含了“你该有所收敛”的诉求。
你会发现,他们有时闹不愉快,如果不是刘芸主动挑明,看客往往很难发现问题所在,包括郑钧自己。
而戳破这种表面的和谐,也恰恰是显得刘芸“作”的原因之一。
比如那句——
“你老说为了我高兴才来(参加节目),其实这个就让我很难过。”
潜台词就是,你是为了迁就我,才委屈你自己。
这套“为了你”说辞,外人看来或许是专属宠爱,但对当事人而言却是无形的压力。
所以比起骂她作、凡尔赛、不知好歹,我更愿意相信这是困扰她许久的一次压力释放。
而判断表达是否有效的关键,在于对方能否接收到你发出的信号。
刘芸以她的方式发出信号,郑钧以他的方式接收到了。
刘芸喜欢的也许就是这样的郑钧,郑钧喜欢的也许就是这样的刘芸。
这就够了。
当刘芸表达完对郑钧做法的不满后,就算郑钧当下不理解,至少意识到了问题。
于是当俩人冷战完参加后采,郑钧不再不配合,甚至借机自我反省,三两句话直捣刘芸心窝。
把刘芸哄得表情变化be like——
都说几对夫妻就数“整晕夫妇”最真实,因为他们诠释了“吵架斗嘴是婚姻常态”。
简单地把“有情绪”“不懂事”判断为错误是不对的。
因为这种表达在某些场合就是有效;因为有些人就吃这一套。
在亲密关系里,我反而欣赏这种“不懂事”的行为。
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本就是向对方传达一种“有问题”的信号。
比起互相攻击,沉默以对,更有助于暴露问题,解决问题。
模范夫妻也有很多类型。
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是模范;日常拌嘴,吵吵闹闹,也是模范。
婚姻本是普适的相对主义。
没有统一的标准,每对夫妻都有自己的沟通方式。
只要能搭起人与人之间那根天线。
作一作,闹一闹,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