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资讯  »  关于《玫瑰的故事》的种种争议,编剧李潇都回应了  »   返回上一页

关于《玫瑰的故事》的种种争议,编剧李潇都回应了 -

「黄亦玫这个角色在当今社会和生活环境中是非常稀有的。我不敢断言这样的人不存在,但确实非常罕见。我们几乎把所有能想象到的美好品质都赋予了黄亦玫。」

作者 | 王珊珊(北京)

在亦舒创作过的300余部小说里,《玫瑰的故事》里的黄玫瑰堪称颜值最高的存在。她拥有「蔷薇色皮肤,圆眼睛,左边脸颊上一颗蓝痣」,既反叛又孤独。书中通过黄振华、溥家敏等角色的第一人称视角来描写玫瑰,她更像是一面镜子,照见出男性角色的疯狂模样。

热播剧集《玫瑰的故事》对原著的人设和剧情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剧中故事开启于2001年千禧年后,黄亦玫在北京高校大院里长大,毕业于中央美院,遇到四个男人,同步发展艺术事业,高自尊、敢爱敢恨、积极进取,精神健康程度甚至比外貌条件更加完美。

这样的改编策略,源自于编剧李潇对于「理想女性」的落地理解。

李潇在约2021年底经过与出品方新丽传媒沟通后,接下《玫瑰的故事》剧本项目。她入行近二十年,擅长编写现实主义风格的生活轻喜剧,如《我爱男闺蜜》、《好先生》等高收视率电视剧,此前与新丽合作过的《大丈夫》也获得了白玉兰等奖项的认可。

她告诉我们,在当今国产剧的创作环境下,原著小说中缺乏「主体性」且过于超现实的黄玫瑰难以直接用于创作。但小说提供了一个极富戏剧性的灵感框架,允许编剧团队尽兴去塑造一个传奇女性的故事。

李潇近二十年来一直生活在北京,对北方城市的环境更加熟悉且热爱。而她的搭档、《玫瑰的故事》联合编剧王思,四十岁时改行成为编剧,在北京大学教师家属院长大,成长环境中不乏真人版的天之娇女们。

李潇和王思将四十多年的人生阅历和对情感的深刻理解融入了故事创作中。她们的许多经历,无论是亲身体验还是听闻他人的故事,都成为了剧本的素材。

与理想化的黄亦玫相比,大部分角色身上都被赋予了更多脆弱与隐晦的缺点。黄亦玫经历了四段感情,但都未曾拥有通俗标准的美满,与方协文的婚姻更是充满了压抑和痛苦。

随着剧集热度的增长,各大社交平台上也出现了针对每个情感细节的讨论——黄亦玫为什么要把一手好牌打烂了?这个婆婆是要气死人吗?独立女性为什么要这么恋爱脑?苏苏的过去怎么这么狗血?……

在与《新声Pro》一个半小时的交流中,李潇回应了种种争议,她解释说,有些尚未步入社会的女孩在观看这部剧时,可能觉得剧情不真实,甚至质疑为何剧中的男性角色都显得如此不堪。但她已经非常温柔地对待这几个人物,他们都有可爱的一面,剧中所展现的并非是男性的恶劣,而是人性的真实反映。

她也感受到女性角色的创作总是面临很多的规条和限制,甚至不能多谈恋爱。「想想看,一个真实的女性在现实生活中会受到多少类似的约束?」

以下是《新声Pro》(微信公众号ID:xinsheng-pro)与李潇的对话的节选整理:

1.北京大院里长大的精神贵族

新声Pro:为什么当下的影视改编依然偏好亦舒的作品?

李潇:我觉得这主要是因为亦舒对女性的刻画非常出色,她所传达的价值观和对女性的塑造方式在七八十年代是非常前卫的。恰逢我们这个时代特别强调女性主义的创作,我们在寻找经典文学作品中值得改编的女性角色和作品。

新声Pro:如何看待《玫瑰的故事》中黄玫瑰人见人爱的形象?

李潇:我想提出一个可能有些大胆的推测,我并不认为《玫瑰的故事》仅仅是在讲述一个女人的故事,反而我认为它在讲述围绕黄玫瑰的这群男人的故事。黄玫瑰更像是一面镜子,亦舒并不是真的想写她,而是通过她来反映周围的男人们,包括她的哥哥、历任男友、对她爱慕的人,甚至是因为她而几乎反目的兄弟。她创造这个角色是为了揭示他们的「嘴脸」,展现他们的状态。

在小说中,黄振华曾说,他的妹妹黄玫瑰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人。这样的话在小说中有很多,你能感受到黄振华虽然疼爱他的妹妹,但内心深处又充满了对她的否定,这种矛盾恰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每个男人似乎都不了解黄玫瑰,都看不透她,但每个男人又都疯狂地爱着她。

原著中黄玫瑰的形象也不适合直接拿来用。但亦舒的作品之所以出色,是因为她总是提供一个很好的题材视角。有了这本小说作为基础,作为编剧,我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去创作一个传奇的女性角色,将我的一些想要表达的东西融入到这个人物身上。

新声Pro:黄玫瑰原本是典型的香港老钱千金形象,为何要将其改编为「北京大妞」?

李潇:我预料到改编后可能会有人提出意见,认为这样失去了亦舒原著的味道。亦舒本人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作者,她的生活和个性都非常鲜明,从不参与采访,对于自己的小说被改编成各种形式也持开放态度,给予了我们极大的自由度。既然原创作者都这么开放,我们为什么还要束缚住自己的手脚?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我作为一个北方人,自千禧年以来已经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我对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感情和了解。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优势。之前有人提议说,亦舒笔下的香港氛围可能更适合上海,但因为我对上海不太熟悉,如果强行将故事放在上海,可能会显得生硬,缺乏真实感,就像贴了一层不自然的皮,可能会漏洞百出。

新声Pro:为什么要将黄亦玫的家庭背景设定为高校教师家庭?

李潇:在塑造这个角色时,我们首先需要为这个女主角确定一个基调。原著中描述她来自一个非常富有的家庭,她哥哥也是城中名少。但这种设定在大陆显得不太现实,即便放在上海,也感觉不够真实。

在创作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都市剧时,要有很多落地的东西。我其实特别不想用「接地气」这个词,但目前还没有哪个词能更精准地来表达这个意思。

我不希望只用家庭经济环境来定义这个女孩的成长环境,我们更希望她像是北京学院派大院里走出来的精神贵族,塑造一个在精神和教育上都受到良好培养的女孩。

这也正是许多亦舒笔下女性角色的共性:她们独立自由,虽然爱财,但更重视精神层面的追求。没有一个亦舒女郎会因为爱钱而降低自己的精神追求。

新声Pro:一个「精神贵族」应具备哪些修养?

李潇:黄亦玫这个角色在当今社会和生活环境中是非常罕见且稀有的。我不敢断言这样的人不存在,但确实非常少有。我们几乎把所有能想象到的美好词汇、素养和品质都赋予了黄亦玫。

观众如果仔细观看剧集,都能体会到黄亦玫的美,不仅在于外表,更在于她的精神。比如就说一点,她作为一个女性,非常有担当,不会推卸责任。与庄国栋分手后,她能够反省自己,她认为,如果当时要求对方将她或感情放在首位,这本身也是一种自私。这种分手后依然能保持清醒认知的能力是非常宝贵的,这是当下许多人所缺乏的。人们往往倾向于将责任推给他人,简单地给别人贴上「渣男」的标签。

新声Pro:有些观众觉得黄亦玫「投胎投太好了」,会有距离感。

李潇:实际上,我的搭档王思从小在北京大学家属院长大,她身边有很多像黄亦玫这样出身的女性。我们在创作时是将众多个体的特点汇聚到一个角色身上。

在采访和调研过程中,有这样的天之骄女真实地站在我们面前,她不仅外表美丽,学习优秀,甚至轻松考上哈佛,而且她敢爱敢恨,经历丰富,即使离过婚,也依然活跃在恋爱市场上,受到追捧。面对这样的人物,我们对黄亦玫的塑造就更有信心。

这种设定确实有些理想化,但我们的创作目的在于塑造一个传奇般的女性形象。坦白地说,如果创作一个平庸女性的生活故事,可能不会引起太多人的兴趣。我自己也很平庸,我为何要观看电视上另一个普通人的表演呢?我回家看自己不就好了。

新声Pro:有些声音反过来吐槽说,这么完美的黄亦玫「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反而关芝芝成为「人生赢家」。

李潇:剧中的黄亦玫自己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Tina曾经提醒她,不要攥着一手好牌最后却打坏了。黄亦玫并不在意这些,她从不考虑什么值得不值得,性价比,她不做权衡。

在她的世界观天平里,没有什么可以与感情相提并论,无论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她都非常重视。不止是恋人,她对家人、朋友的情感同样深厚。

我不太认同一个心理非常健康、头脑特别清醒的女孩就一定不会受伤害。甚至黄亦玫是主动去承受伤害的,因为她热烈地爱着生活。人活在世上,只要你付出感情,只要你敞开怀抱接纳一个人,结果好坏的可能就是一半一半。

她在女儿刚出生时写了一封信来展示人生态度,无论人生是苦是甜,她认为人间是值得的。即使作为一个母亲,知道我的女儿将来可能也会受伤,我可能无法再保护她,但她应该来这个世界,经历风雨,体验美好。

黄亦玫展现了女性极大的包容力和爱的能力,这正是我想赋予这个角色的特质。她的精神高贵之处在于,无论生活给她带来什么,惊喜还是惊吓,她都觉得是有收获的。

新声Pro:苏更生的原生家庭与黄亦玫相比,可以说是一个糟糕的典型。为何在剧中设定她曾被继父性侵?

李潇:这样的设定是基于真实案例。在我们的社会,尤其是中国的偏远地区,许多女性遭受性侵却因羞耻感不敢报案。特别是未成年人,她们害怕向父母透露,这导致许多女孩背负一生的伤疤,影响她们的情感和生活。我查阅过检察院的卷宗,那些真实的案例令人痛心,数量远超大家的想象。

我现在很欣慰的一点是,我们这个剧足够有热度,能让更多的人看见。我想提醒更多的成年人,特别是年长的男性和女性,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家中的孩子,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因为他们都可能成为受害者。每多一个人看到,就多一份警醒。

苏更生的出身与黄亦玫形成一种对照。

如果说黄亦玫幸运地投胎于一个优越的家庭,那么苏更生则是不幸地出生在一个糟糕的家庭。我们想表达的是,即便你的出身再好,无论你多么美丽、高贵,该承受的爱情之苦、生活之苦,一样都不会少。

即便出身不好,即便经历了极其恶劣的事情,但是你依然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阴影,遇到温柔的人,找到友情、爱情和婚姻。

2.没有一段恋爱是真正的失败

新声Pro:怎么理解黄亦玫对方协文的感情?

李潇:我不希望黄亦玫的任何选择看起来像是随波逐流。她遇到方协文那一刻,肯定是真心爱着他的。方协文身上有许多打动她的品质,比如他的勤奋、好学和近乎强迫症般的自律。这些品质会让黄亦玫感到亲近,让她想起了苏更生。

方协文和苏更生都是出身小地方,有着不易察觉的自卑感。但正是这种自卑感,使得他更懂得照顾他人的感受。方协文在一开始是非常照顾黄亦玫的感受。

在我们的剧情中,没有一次恋爱是真正的失败。她经历了受伤、被辜负,以及种种分分合合,但每次遇到新的爱情,她都能全心投入。这种能力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新声Pro:一些观众在批评方协文、庄国栋甚至黄振华是「渣男」。

李潇:说实话,我已经非常温柔地对待我们这几个男性角色了,每个人都写得还挺可爱的,至少我是能够爱上他们的。我也觉得他们都有自己的无奈和苦衷。

比如黄振华,他只是和前女友吃了个饭,甚至和白晓荷都不能算是真正谈过恋爱,只是他曾经爱慕的一个女孩。虽然只是短短几天,但他很快就纠正了自己的错误。

新声Pro:婆媳戏份虽然「气人」,却也引发了高度的讨论热情。

李潇:我发现自从婆婆来了上海,剧集的热度就特别高,观众越是骂越是想看。十几年前,我写过《麻辣婆媳》和《当婆婆遇上妈》,那两部剧的收视率也很高。大家对婆媳题材的剧集很感兴趣,有人说这是狗血,但狗血的另一个名字可以是戏剧性。

我知道很多观众可能会批评某些角色的设定崩塌,或者角色行为的好坏,但作为创作者,没有绝对的坏人,哪怕是婆婆,我也能从她的角度找出她的心理和行为依据,我们个人的感受会零星地投射在每个角色身上。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站在婆婆的立场上去讲述一个东北小城市女性的故事,她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丈夫在孩子刚出生不久就因工伤去世,她一个人扛下了所有。这个儿子后来考上了中国经济最发达城市的顶尖学校,最热门的专业,是保送的研究生。一个如此优秀的儿子,长得又高又帅,谁都配不上他。随着时间的推移,儿子渐渐长大,母亲也进入了更年期,经历了身体的变化,但她最亲近的儿子却不在身边。

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好好编织这位母亲的故事,也许同样能打动人心。到那时,观众可能会站在她的角度,觉得儿媳妇不够懂事,过于清高。

例如,当黄亦玫被说成是窝囊,不与婆婆争斗时,有没有想过,这恰恰可能是因为黄亦玫站在了婆婆的角度考虑问题,她认为婆婆是一个不容易的女性,愿意包容她的缺点。

新声Pro:还有人觉得黄亦玫在婚姻中过于忍让。

李潇:现在很多人认为有个性就意味着要反抗,要表达自己的见解。尤其在玫瑰与方协文的婚姻中,有人觉得玫瑰应该早就反抗,争取自己的权益。

但我不认为黄亦玫会这么做。在我心目中,她会包容这些矛盾,因为她选择了方协文作为丈夫,并且怀着他们的孩子。另一方面,我觉得黄亦玫不屑于和方协文争吵,也不屑于听他和他妈妈的琐碎事。

我们导演设计了一些楼上楼下的场景,比如从阳台上可以看到下面说话,有时候也能听到。如果黄亦玫开窗,她可能会听到楼下的对话。但她绝对不会这么做,她不会有这样的心思,她不屑于这么做,她从小就是一个大大方方的人。

如果黄亦玫站起来和婆婆吵架,哪怕她吵赢了,那我就把这个人物写崩了。

新声Pro:黄亦玫如果是后期遇到庄国栋,这段感情的走向可能就会不同,因为她自己更成熟。

李潇:黄亦玫确实在一步步地进阶,一点点地成长。尤其是她对庄国栋的热恋,那时她只是个20多岁的年轻女孩,千禧年之后的恋爱往往都是充满激情的。

随着剧情的发展,你会看到她在结婚后成熟了许多,甚至在她准备离婚时,她的眼神都发生了变化。她在逐渐变得强大,越来越接近我们想要塑造的那个亦舒女郎的形象。她的成长不仅仅是在感情态度上,更是在整个人的包容度上。

当她离婚之后,开始与Tina一起创业,并遇到了新的爱人。这时的她大约36岁左右,状态又有所不同了。比如,当她再次恋爱,再次遇到男性时,她的态度可能不再像对庄国栋的初恋那样。她会更加体谅对方,更理解对方,更能接纳对方的不完美,她明白爱一个人就要包容他的缺点。

新声Pro:怎么看最后一段年下的暧昧感情?

李潇:最后一段感情并不是爱情,我并没有写一段姐弟恋。他们的关系是一种高于爱情的,或者可以说是更广阔于爱情的东西。未来,也许这段关系可能会变成爱情,但目前并不是。

黄亦玫在走向未来的过程中,是自己给自己幸福,自己给自己肯定。她不再需要用感情来弥补自己,也不太需要急于陷入一段感情。她现在更多的是一种自由、坦然、释放的状态。她在等待,也许有一天会出现一个美好的人,到那时她会再次张开怀抱,再次陷入热恋。但如果没有这样的人,她也能活得特别好,活得特别自洽,活得自由自在。

新声Pro:有很多人都会说一定要杜绝恋爱脑。您怎么看待当代年轻人的爱情观?

李潇:在创作这个故事时,有人建议我是否应该给角色增加一些事业线,因为恋爱情节太多。我当时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个情感丰富、美丽动人、受到男女都喜欢的女孩,我们就不能写她谈恋爱呢?

我逐渐发现,在我们的社会中,对女主角总是有很多的规条和限制。她不能这样,不能那样,不能谈太多恋爱。但想想看,一个真实的女性在现实生活中会受到多少类似的约束?

当一个女性想要谈恋爱时,有人会批评她恋爱脑。如果她爱错了人,陷入不幸福的婚姻,又有人会责问她为何不离婚,对她进行无理的指责。

剧中剧外都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观众常常批评黄亦玫,比如说她把牌打烂了,或者说她下嫁了,指责她不应该交往这个人或那个人。我觉得这些批评都是人们站在自己的立场,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去评判另一个女孩,好像自己站在上帝的视角,居高临下地审视黄亦玫。但这只是剧中的人物。

我不敢想象,在现实生活中,当一个女孩真的面临困境时,她周围是否真的会有这么多指责和谩骂的声音。这也是这部剧引起热议后,我所意识到的一个问题。


若本站收录的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