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今晚开播!36集年代大剧来了!林永健做配,我想说:这剧要爆 -
说来惭愧,今年暑期档,就看了一部电影。
在《南京照相馆》和《浪浪山小妖怪》之间,我选择了后者。
整部影片看下来,《小妖怪》不算令人失望。
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小人物视角出发,把“取经为什么必须是唐僧”贯穿始终,内核突出、立意不错,故事的完成度也很好。
还有上美影营造的画面,依然堪称国风审美的巅峰。
唯一的缺点就是,电影整体节奏比较平,笑点、泪点都不够多,当初的短片,或许才是最适合这个故事的。
至于为什么不选《南京照相馆》?
我的真实想法是,这部影片拍得越好、口碑越好,我越不敢去看。
毕竟我的泪点不算高,害怕在电影院失控。
但我真心祝愿,像《南京照相馆》这样优秀的战争、历史片,以后会越来越多。
那意味着,我们从未忘记历史。
相对于暑期档的电影,电视剧圈也传来好消息,36集年代大剧《生万物》,将于今晚登上央视八套的黄金档,每晚3集连播。
网播平台则是爱奇艺。
原本我对这部剧的质量,还多少存疑,但看了预告片之后,我感觉就是两个字:稳了。
该剧改编自赵德发的长篇小说《缱绻与决绝》,原著曾荣获第三届人民文学奖、第四届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并入围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在我看来,结合原著,《生万物》至少有以下几大看点。
看点一:实力演员齐聚,演绎鲜活群像。
《生万物》演员阵容堪称豪华。
杨幂饰演的宁绣绣,本是地主千金,却在时代浪潮中历经磨难,最终成长为朴素的土地守护者。
为了塑造好这个角色,杨幂着实下了一番苦功。
她素颜出镜,造型质朴,提前三个月下乡体验生活,与当地农民一同劳作,学习各种农活技巧,了解农村的风土人情。
从曝光的预告片中可以看到,她完全放下偶像包袱,将宁绣绣的坚韧、果敢演绎得十分到位,和以往的形象大相径庭,让人眼前一亮。
在一场面对天灾时的哭戏中,杨幂的表演极具感染力,那饱含绝望又带着不屈的眼神,仿佛真的经历了生活的重击,让观众不禁为之动容。
欧豪饰演封大脚,一个朴实憨厚的庄稼汉。
为了贴合角色,他提前数月进行体能训练,每天在烈日下暴晒,让自己的皮肤变得黝黑粗糙,还专门学习农民劳作时的姿态和动作习惯。
剧中,他扛着锄头在田间劳作的模样,布满老茧的双手,以及那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对土地的热爱,仿佛真的从土地里走出来一般。
欧豪将封大脚对土地的热爱、对生活的执着诠释得淋漓尽致,其充满泥土气息的表演令人期待。
在一场与土地相关的情感爆发戏中,欧豪通过细腻的肢体动作和饱含深情的台词,将封大脚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展现得丝丝入扣,让人深切感受到他对这片土地的眷恋。
倪大红在剧中饰演宁学祥,封建地主的代表。
他把宁学祥守财吝啬的性格特点展现得入木三分,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地传达出角色的特质。
在面对外敌时,他展现出的民族大义又让人对这个角色有了新的认识。
有一场面对侵略者威胁的戏份,倪大红通过微妙的表情变化,从最初的胆怯到后来为了保护土地和家人而鼓起的勇气,将宁学祥复杂的内心世界完美呈现。
秦海璐饰演的费左氏,作为费家主母,眼神中尽显威严与霸气,仅凭一个眼神就能传递出复杂情感。
在家族内部的一场权力争斗戏中,秦海璐的表演气场全开,将费左氏的强势与精明展现得淋漓尽致。
林永健、蓝盈莹、赵达等特别出演,众多实力派演员同台飙戏,“神仙打架”的场面怎不让人热血沸腾!他们在剧中的每一次对手戏,都充满了张力,让人看得直呼过瘾。
看点二:深刻主题,挖掘土地精神内涵。
土地,一直是中国人心中的根。
《生万物》深挖“土地”这一精神母题,讲述了农民租佃、分田的艰辛历程。在这片土地上,农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土地不仅是他们的命脉,更是他们的信仰。
当灭顶天灾袭来,封大脚不顾一切跪地护苗,那是他对土地深深的敬畏与依赖。
他深知土地是他们生存的根本,哪怕面对再大的困难,也绝不允许土地受到一丝伤害。
这份对土地的执着,让人感受到土地在农民心中的神圣地位。
当命运被逼至绝境,宁绣绣凭借自己对土地的知识带领乡邻致富,展现出土地赋予人的智慧与力量。
她懂得如何根据土地的特性种植合适的作物,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这种对土地的了解和运用,成为了她带领大家走出困境的关键。
当战火焚烧家园,全村农民紧攥种子誓死守护耕地,因为他们知道,有土地就有希望,有土地就能生存。
剧中展现的“人哄地一时,地饿人一年”“有土就有活路” 等朴素观念,正是中国人与土地紧密相连的生存哲学,深刻地体现了民族根魂。这种与土地的深厚情感,贯穿了整部剧,让观众深刻体会到土地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意义。
看点三:剧情跌宕起伏,时代画卷徐徐展开。
故事从 1926 年开始,横跨 60 年,以宁家、封家、费家三个家族两代人的命运变迁为主线,串联起百姓与土地共生的群像。
宁绣绣出嫁当日遭遇土匪劫持,本就不平静的天牛庙村就此被撕开平静表象。
宁学祥在“保地还是救女”的抉择中越走越远,他内心对土地的极度看重,让他在这个艰难的抉择中陷入了深深的挣扎,也因此做出了让女儿伤心的决定,这一情节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瞬间激化。
费左氏以维护家族体面之名棒打鸳鸯,妹妹宁苏苏被迫替姐出嫁,一系列冲突矛盾接连不断,让人看得揪心。
宁苏苏在这场家族纷争中,无奈地成为了牺牲品,她的命运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一情节不仅展现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也让观众对剧中人物的命运充满了担忧。
剧中既有家族内部的纷争,如封建家长的顽固与年轻一代追求自由的碰撞。
费家主母费左氏坚守着家族的传统和规矩,极力维护家族的体面,而年轻一代的费文典等却渴望自由恋爱,追求自己的幸福,这种新旧观念的冲突在剧中引发了一系列精彩的情节。
又有面对外敌时村民们的同仇敌忾,展现出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无奈与抗争。
从军阀混战到抗日战争,再到迎来 “耕者有其田” 的曙光,时代的洪流裹挟着剧中人物不断前行,他们的命运将走向何方,剧情充满悬念。
在抗日战争时期,村民们面对侵略者的暴行,纷纷拿起武器,保卫自己的家园和土地,他们的英勇抗争展现了中国人不屈的精神。
看点四:匠心制作,还原真实时代风貌。
为了呈现剧集最佳质感,剧组人员深入临沂、日照等地实地取景。
从夯土墙的裂痕到田垄的走向,都严格遵循 20 世纪 30 年代的齐鲁农村风貌。
剧组专门聘请了历史专家和民俗学者作为顾问,对每一个场景细节进行严格把关,确保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
甚至按农历节气种植庄稼,只为让观众“闻”到泥土的味道,感受到麦穗的重量。
在拍摄过程中,剧组工作人员耐心等待庄稼的生长周期,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进行拍摄,力求展现最真实的农村景象。
服化道方面也下足了功夫,新娘盖头上一针一线的鲁绣纹样、农民在田间一锄一镐的耕耘场景,还有方言俚语中“地瓜秧子救命粮” 的生存智慧等,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剧组的用心。
演员们的服装也十分贴合角色身份,从地主家的华丽服饰到农民们的粗布麻衣,无一不真实还原了那个时代的特点。
地主家的服饰采用了高档的绸缎面料,绣工精美,展现出其奢华的生活;而农民们的服装则是用粗糙的棉布制作,款式简单,符合他们的身份和生活环境。
剧中使用的农具、生活用品等道具,也都是根据历史资料精心仿制的,让观众仿若置身于那个充满烟火气的鲁南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