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娱太缺这种良心剧了! -
中国学生总是被戏称为全球最疯狂的学生。
可比起西方国家,我们的学生实际看上去反而更“老实本分”。之所以称之“疯狂”,说的是我们面对高考的态度,“老实本分”则更能说明高考在我们心中的分量。
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化和经济的多样性让高考渐渐地不再那么庄重。它不再是千万考生命运的终点,而逐渐成为他们人生路上的一道风景。他们不用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是多了份为自己喜欢的风景下车的选择。当下的他们越来越幸运,但还有很多人不像他们那么幸运。比如今天这部影片的女主——《入学考试》The Exam
此时的罗珍正看着自己和未婚夫的照片,潸然泪下。未婚夫已经失踪两年,依然了无音讯。然而让她痛苦的不止是未婚夫失踪,还有被逼迫与不相爱的人结婚。在长期的抑郁下,她曾几度自杀但都被救了下来。到了适婚年龄却还没有结婚,罗珍像是罪人一样在家里没有容身之地。
父亲希望她早早出嫁,姐姐希拉则心疼妹妹的处境。如今只有一个办法可以让罗珍摆脱婚姻和家庭,那就是考上大学。可是罗珍已经接连考了两次都落选了。希拉决定这次无论如何也要让妹妹考上。姐妹俩决定铤而走险,在考试中作弊。
经过多方打听,希拉带着罗珍来到一座废弃的烂尾楼,楼上赫然挂着英语学校的招牌。两人跟着中介来到地下室,昏暗的灯光下,只见两个男人站在那里。500美金完成全科考试,这对希拉来说是一笔不菲的费用。但事已至此,希拉事先已经抵卖了自己的全部首饰,可依然杯水车薪。
想想妹妹如果能考上的话,就能脱离苦海,希拉便承诺考试结束后会补上剩下的费用。姐妹俩拿上作弊设备回到家开始小心调试。到了考试的那天,罗珍围上姐姐的头巾走进考场。她将蓝牙设备藏进耳朵里,等着姐姐在考场外给她通风报信。
第一次作弊,罗珍很紧张,她不自觉用手遮挡在耳边,按事先排练好的流程假装把笔掉在地上,趁着弯腰捡笔时按下信号开关。另一边,姐姐在家也坐立不安。从收到答案到给妹妹念答案,她紧张得好像都忘了呼吸,一切结束后才深呼一口气,反应过来。
第一场考试在惊心动魄中结束了。过两天就是第二场,姐姐不断地给妹妹做心里建设,加油打气。这个家里,她是最希望妹妹能考上大学的人。她知道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人是多么不幸,因此生怕妹妹走了和她一样的路。
而她们的父亲又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个家只有姐妹俩相互支撑。今天是第二场考试,希拉将罗珍送进考场,就在希拉准备回家时,她被路边的一辆汽车截住。车内是售卖作弊设备的负责人。他们告诉希拉,突发意外需要帮助。
原来,为了防止有人作弊,领导临时决定将考场附近的通信信号全部切断。偷拍考题的手机就藏在离校门最近的垃圾桶后侧,因为没有信号发送不了真题,因此需要有人走进学校后门,取出藏在那的手机。希拉没有胆子去拿,但想到考场上的妹妹即将受困于题海之中,便鼓足勇气去了。第二场考试就这样有惊无险的顺利结束。
这边希拉不遗余力照顾着妹妹生怕出什么意外,另一边希拉的丈夫看着整日不着家的妻子,心生不满。他开始跟踪希拉,在发现希拉前往作弊基地时,将她强行扭送回家。“之前考了两次都没考上,现在想要靠作弊上大学?她就不是学习的料。”面对丈夫的嘲讽,希拉面无表情。但她心里更加确定一定要让妹妹上大学。
但让姐妹俩措手不及的是,第三场考试开始前,政府发布了相关规定,考试期间切断手机信号及网络信号,杜绝一切作弊手段。面对突如其来的调整,作弊机构的负责人不得不临时改变作弊手段,改用对讲机作弊。希拉和其他作弊学生的家属藏进有集装箱的大货车内,她们被拉到考场附近用对讲机传送答案。
此时集装箱内的希拉,还不知道此时罗珍已经因为举报被赶出了考场。监考官让罗珍说出组织作弊的幕后人员,如实说出,就可以继续参加两天后的最后一场考试。权衡利弊后她说出了作弊机构,但最终却没能参加最后的考试。
这场考试让罗珍筋疲力尽,她在不堪重负下再次选择了自杀,留下希拉惶惶不可终日。其实,这次作弊事件只是社会问题表面的浮土,真正已经腐烂的根系依然埋藏在地表深处。兜售作弊器材的老板本想盖一座楼当英语学校,却因为政府腐败问题烂尾;
考场中透题的老师也曾心中满怀理想,眼中饱含热泪,却因执教30年薪水还不够解决温饱问题,而选择放弃公平正义丢掉师德;海归回来的老师因为自己充沛的精力与热情一心想要声张正义,却成了全片中无人问津的英雄;接手此案的公职人员,因为自家孩子也曾找作弊机构作弊,草草结案放走了犯人。千里之提溃于蚁穴,政府的腐败催生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一个个小人物身上上演着。
罗珍作弊固然不对,但她的悲剧并不只是因作弊而起。影片中包含的两性平等问题,社会问题,民生问题等,都是导演想向我们传递的。而正是这样一次次的传递,让我们关注到这些问题,进而去思考怎样才能变的更好。
也许这就是电影的力量,它不仅可以造梦,也可以让我们自省。总体来说,整部影片结构很紧凑,没有多余的画面和台词,观感不错,是一部很值得推荐的电影。